2024年,万众瞩目、由“科幻电影新教父”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甜茶、赞达亚等主演的科幻巨制《沙丘2》终于来了!本片改编自弗兰克·赫伯特所著的《沙丘》小说,曾获雨果奖、星云奖,更是被评为“20世纪最佳科幻小说”中的桂冠和科幻史最重要的里程碑。
由原著作者之子布莱恩·赫伯特,联手科幻作家凯文·J·安德森改编,官方原著全彩版漫画——《沙丘》第1、2部,也已由中信出版集团同步出版。
3月9日下午,“科幻史诗、传奇再临:《沙丘2》IMAX四城特别观影暨阅读导赏活动”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的万达影城、寰映影城同步举办。
活动现场,不但邀约到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四城的24所高校的科幻社团深度参与,更有由万达电影旗下线上衍生品平台“好集了”,为科幻迷、观众,准备的琳琅满目的电影原著、官方原著全彩漫画及其他趣味衍生周边,互动热烈、深受好评。
映后分享环节,特邀《沙丘》官方原著全彩漫画特邀推荐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科幻世界》杂志副总编辑姚海军,知名科幻作家、三届银河奖得主任青,《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影评人电子骑士严蓬,“极客电影”创始人李东东等,从电影技术、图书内容、《沙丘》原著及科幻文学之美等多角度,深度解读与探讨科幻艺术的当下与未来。
首先,《沙丘》官方原著全彩漫画特邀推荐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与著名影评人电子骑士严蓬围绕新版《沙丘2》观影体验,以及该系列电影的影史地位、原著影视改编的特色等分别进行了分享。
严蓬认为,丹尼斯·维伦纽瓦版《沙丘》系列电影,一定会是科幻电影史上的经典系列,并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在未来被无数次反复提起、分析、研究。
他谈到,一部出色的科幻电影应该是沉浸式的,让观众进入一个世界观、环境当中,而不是体验一段故事情节或者一个角色身份。丹尼斯·维伦纽瓦导演很好地做到了这点,他真正还原了亚拉基斯星。在观影中,观众最爽的并不是代入男主角身份,而是身历其境体验壮丽沙漠的雄浑,而这才是《沙丘》系列真正的灵魂所在。
作为哲学专业教授,王小伟从哲学领域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观影感受。他认为这是一部真诚的英雄主义主题电影,有很强的存在主义意味——这是一个主角保罗在寻找自己身份,找寻“我是谁”过程中,三个不同的认同不断转移,充满张力的故事。
“我觉得保罗是一个英雄,他是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求索、自我沉浸的英雄,最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是最打动我的地方”,王小伟讲道。
作为《沙丘》官方原著全彩漫画特约推荐人,王小伟也分享了全彩漫画与电影的异同。
他认为不同之处在于,电影较立体,漫画则更像电影分镜头。而这部由原著之子操刀的《沙丘》官方全彩漫画,同1984年大卫·林奇版《沙丘》电影分镜头几乎重合,与新版《沙丘2》的重合度很高。电影提供了震撼的声效、连贯的画面和立体的视角,但全彩漫画的好处在于将作者写作时的脑海中的画面再现,这点不可替代。
而后,知名科幻作家、三届银河奖得主任青与《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围绕科幻文学IP改编、影视化等进行了探讨。
作为电影领域资深媒体人,阿郎表示《沙丘》文学化改编可能对以后所有文学化改编,都没有一点借鉴意义,因为其太特例。
21世纪前10年,电影技术快速的提升,一部分电影人将电影技术的进步,替换为电影语言的进步,但其实后者没有一点进步。丹尼斯·维伦纽瓦导演却跨过了电影技术所谓科学表达,回到了电影艺术的本体,找到驾驭电影技术的方法,从而完成自我进步,成功改编。
任青则分享了自己参与科幻文学IP和影视化改编的亲身体验。他表示科幻创作看起来简单,其实它是技术活儿,是个找平衡的过程。科幻创作就像马戏团小丑杂耍,要不断为自己手里的三个球——科学、文学、叙事,找到平衡。
丹尼斯·维伦纽瓦导演正因为做到了将大量原著信息浓缩进电影画面的影像化叙事,让观众看得懂,以及高超、大胆的人物改编与塑造这三点,满足了大众喜好,从而让《沙丘》系列电影取得成功。这些都为科幻影视化改编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并且他还指出,小说作者、故事作者要编剧思维,而编剧要有故事思维,这样才可以把科幻IP、题材、影视化的需要更好结合在一起。未来,在科幻创作领域,两栖编剧人才教育培训非常有必要。
最后,任青感叹,现在像《沙丘》系列这种经典类型“太空歌剧”科幻大片将会慢慢的少,建议大家“且看且珍惜”。
分享环节的最后,《科幻世界》杂志副总编辑、《四川科技报》总编辑姚海军也与大家了畅谈了观影感受,及对科幻文学IP改编的看法。
他表示科幻IP转化,对原著要求很高,原著要有足够的丰富度和复杂性,并具备能够抓住观众的想象奇观,让大家看过一遍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才是好的IP,才有无限被改编的可能。而《沙丘》的改编如此成功,也正因如此。